查看原文
其他

陈琦伟:群策群力推进金融科技良性生态建设

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2-11-29

近三年,在《金融科技发展规划(2019-2020年)》的政策指导下,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经历了从各自为战到融合发展,并与各产业、监管层、消费者、中介平台、自律组织等多方主体,共同构成了金融科技生态系统。而对于任何自然生态来说,内部要素之间的良性循环与互动,都是维持生态可持续运行的必要条件。


当前我国金融科技仍处于良性生态体系建设的探索阶段,各参与要素之间的循环有所滞涩。究其根本,首先还是需要厘清对“金融科技”功能定位的基本认识。


得益于在组织“首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”过程中,与以银行为主的,包括保险、券商、资产管理等20家主流金融机构的深度交流,大家形成了一个重要共识,那就是金融科技更是“道”而不仅是“术”。其要义就是在实质性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新时代背景下,金融科技的应用,对于提升整个金融系统和生态圈的质量、安全和效率,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
由“道”而下,就可以看清近些年来一直困扰业界的,金融、科技与产业之间的基础循环不畅,进而影响金融科技生态圈内各要素之间良性互动的原因所在。


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  陈琦伟


基础循环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

1.科技创新追求“短、平、快”

虽然近年来,我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,科研经费投入仅次于美国,但是研发支出却更多地被投入到试验发展方面,而非周期更长、壁垒更高、风险更大的基础研究领域。同样,人才培养也存在“重试验轻基础”的现象,这点在金融科技相关企业表现尤甚。长此以往,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能力难以突破,更会加剧底层技术及开发工具对国外的依赖度。


2.科研创新以“大”为主

科研创新所需资金巨大,目前国内金融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更多是以四大行等主流金融机构,以及BAT华为等大型科技公司为主。受限于资金,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展示平台较少,与资本、需求的信息隔膜较厚,增加了中小民企做大做强的难度。最终导致生态参与主体减少,技术创新趋于固化,生态群体之间的互动降低。


3.科研创新的产业转化率低

目前我国科研资源更多集中在直管科研单位以及国企央企,导致部分科技创新成果难以有效产业化,甚至是缺少市场化的应用场景。当前市场普遍存在的现状是,产学研用结合不通畅,企业科研资源不足与科研中心绝大多数创新成果无法市场化应用,二者之间存在结构性错位。


迎难而上,推进数字经济长效建设

面对三大问题,从推动金融科技生态良性循环的高度解决发展痛点,对于数字经济的长效建设,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长效功能而言,至关重要。自2020年始,由曾经在金融学科方面领先全国的华东师范大学,联合产学研用各方,设立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(下称“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”)、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(下称“长三角金科大赛”)、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等三大平台,致力以精准的科研家转化服务,助力行业疏通生态循环“堵塞点”。


1.加大基础研究投入,打造基础研究平台

九层高台,起于累土。金融科技良性生态必然是要建立在良好的基础研究之上。加大基础研究投入,支持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、机构参与进来,加强人才培养,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长久之计。


大学是基础科研的天然温床,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,于2021年5月获批设立校级科研平台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,旨在为金融科技基础研究做补充,加快专业人才培养,助推产学研创用融合发展。


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将统筹计算机、数据科学、软件工程、统计等多个学院科研力量,为金融科技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源动力,构建金融科技交叉学科生态系统。


在此基础上,研究院将通过“金融+统计”双学位教育和“金融科技领军人才”培训等,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。目前,研究院已经制定了“本硕博”全流程人才培养计划。同时,正进一步结合实务,启动编写创新与应用理念导向的、体现时代特征的高水平金融科技教材,形成完整的金融科技教育输出体系。


2.打破信息不对称,建设资源聚集型平台

构造促进多元化民间交流的实用型机制,使得金融科技相关产业的科研项目能够多点触达资本与需求,打开科研项目孵化空间。


2021年在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、上海金融业联合会、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方指导下,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合《金融电子化》杂志社举办第二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,主要功能是在一个新的高度,为金融与科技企业等提供聚集性资源对接,并给予优质参赛项目资源扶持以及资本孵化,丰富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内的参与主体。


在具体措施方面,第二届大赛聚焦优质金融科技项目,直接对接银行、券商、资管等大型金融机构,与国内产业龙头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应用与技术需求,进行资源深度匹配,并给予资本赋能支持。


同时,大赛过程中,长三角金融科技30人论坛专家与业内专家将为优质项目提供路演辅导,为优质企业提供资本角度、产业角度、专家视角等企业发展疑难解答。


作为注重转化的实际行动,我们更会帮助项目对接与大赛合作的上海黄浦区、普陀区、苏州工业园区、杭州上城区等长三角地方政府,提供金融科技实验工坊的投资支持、提供各地区丰厚的人才及其他政策支持。


3.打通产学研用循环,促进科研成果转化

最后,作为本年度工作的创新,打通产学研用循环渠道,是建设“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”。鼓励各类科研平台、核心科研人员与相关企业或产业联盟展开合作,加快推进相关科研成果的产品化和市场化。


截至2021年6月,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与长三角各地方政府相关科研组织、金融机构、金融科技企业等合作先后建立了5个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,包括上海银行、国泰君安证券公司,上海农商行,中诚信集团等。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同步推进,实时反馈创新市场化成果,润滑金融科技生态链的初心。


期待大家关注支持我们的创新工作,一起推动和见证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。


第二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大赛

为积极响应国家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,第二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,以“金融科技赋能经济数字化转型”为主题正式启动。


大赛聚集产学研用多方资源,秉承“科技创新,应用为本”的理念,坚持以需求为导向,打通金融科技生态圈良性循环,以“赛事+论坛”的方式为金融科技全产业链参与者创造集聚性、高频次的交流平台。经专委会讨论了智慧金融、资产管理、产业经济、绿色金融、乡村振兴的智慧金融、发展实体经济等6个专题方向,涉及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云计算、5G、物联网、隐私计算等热点技术,同步正在对金融机构开展相关案例的征集。同时从金融机构的需求端出发,以大赛为媒介,寻求其发展痛点的最优解决方案。


评选指标是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,各金融机构及行业内外专家热情支持参与,经过信息收集、初步筛选、意见征询、专家评审(路演)、专家点评等多个阶段,最终评定结果将在12月底的总论坛“中国金融科技数字化成果展”发布。


(栏目编辑:王伟)






推荐阅读

(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)



精彩内容回顾

(点击查看精彩内容)


■ 观点 | 浅谈银行对公智能风险预警体系建设

■ 实战 | 移动金融风险防控思考与实践

■ 培训丨GA38-2021《银行安全防范要求》等标准宣贯培训班开课了!

■ 案例 | 金融数字化迎三大趋势,百度智能云以AI创造业务新价值

■ 实战 | 金融业基于5G虚拟场景下的创新应用




《金融电子化》新媒体部:主任 / 邝源  编辑 / 傅甜甜 潘婧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